
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,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,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

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,明代德化白瓷具有特殊的地位。观音像又是德化窑的常见题材之一,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静美柔曼的风韵,慈悲安详的神态。

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,最能体现佛教朴素、平和的思想。早在明代德化白瓷佛像就名声在外,一代“瓷圣”何朝宗佛像名作流传后世,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,更对佛像雕塑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,形成“何派”雕塑,其开创的捏、塑、雕、刻、刮、削、接、贴八字技法延用至今。

《提珠观音》观音手持提珠,微微低头,立于莲花台之上,整件作品瓷质洁白细腻,线条流畅,造型优美,面庞圆润,双目微垂,音容沉静娴雅,法相庄严,肃穆端庄,似在俯瞰芸芸众生。
从前有位居士,他到寺里去烧香拜佛,看到佛殿里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,手里拿着一串念佛珠子。一般信佛的人,大家都知道,念佛珠子是作为念佛记数用的。

但是观音菩萨,他手拿了珠子念什么呢?
这位居士他想来想不通,就请问一位老和尚说:“老师父,观世音菩萨手拿念佛珠,到底是念谁呢?”老师父以慈悲的音声回答说: “居士,你不知道吗?观世音菩萨手拿佛珠,就是念观世音菩萨。”
这位居士听了老和尚的开导后,心里半信半疑。又问:“老师父,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念自己的名号?”老师父又说:“居土,求人不如求己。”居士听了,当下对于求人不如求己的至理名言,有了深刻的悟解。

所谓“迷时靠师度,悟时要自度”,说的就是求人不如求己,自己修行,才能度脱自己的道理。
持珠观音象征观音普度众生,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,达到安乐自在的解脱境界。
温馨提示:
如对文中作品感兴趣,可联系博缘陶瓷购买收藏,联系方式:13600777720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,加微信咨询

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|